文学盛宴>网游小说>蚀灵玄途 > 第130章 春融冻土,藤牵双心
    雨水节气的暖阳,晒得同生桥的积雪簌簌融化。同生之源碑的暖棚顶垂下水帘,滴滴答答落在碑座的干草上,浸出深色的水痕。

    记年藤的藤蔓早已泛出青晕,最粗壮的那根藤条上,竟冒出了米粒大的芽苞,被融雪滋润得鼓鼓囊囊,像藏着满肚子的话,就等春风一吹便要炸开。

    “快看这芽苞!”阿音举着放大镜,蹲在藤下挪不开眼。镜片把芽苞放大了三倍,能清晰看到包裹着新叶的绒毛,沾着的水珠里,还映着同生桥的影子。

    “听音蝶说,这芽苞里藏着裂谷的春天——它们昨晚顺着藤脉飞了趟裂谷,看到共脉碑的跨谷草已经抽出绿芽,比咱们的记年藤还早冒头呢!”

    林辰正和老木匠一起拆除暖棚。

    铁心木的梁柱刚被挪开,就见记年藤的卷须像受惊的小蛇,“嗖”地往阳光下窜,不过半个时辰,就爬高了半尺,芽苞也舒展了些,隐约能看到里面浅紫色的新叶——那是混了跨谷草基因的颜色,一半青一半紫,像两面小旗在藤上招展。

    “这藤是等不及要见跨谷桥了,”老木匠拄着拐杖笑,树皮般粗糙的手指抚过藤条,“当年修桥时,玄山的山桃也这样,前一晚还光秃秃的,一场春雨就全炸开了花,像在跟桥桩比着长。

    清月提着竹篮走来,里面装着刚调配的“催藤露”——用灵渠的春水、隐山的听声草汁、南境的龙舟花蜜混在一起,是她按《草木谱》里的古方熬的,据说能让藤蔓一日长三尺。

    “巴依来信说,裂谷的共脉碑周围,跨谷草已经爬满了碑身,”她往藤条上喷洒露液,水珠滚落的地方,立刻冒出细密的根须,“他们也在给草浇‘融雪水’,说要跟咱们的记年藤比一比,看谁先爬到对方的碑前。

    桥那头传来铜铃声,木合塔尔的轮椅上堆满了西域的“沙枣苗”。

    这些幼苗是去年埋在碑根下的沙枣核长出来的,如今已有半尺高,叶片上还留着冻伤的痕迹,却倔强地往上蹿,枝头甚至顶着小小的花苞。

    “哥哥说,这是‘争气苗’,”木拉提给苗根培土,红绳在她手腕上晃悠,“冬天冻不死,春天就能结果,就像裂谷的孩子们,再苦也能笑出声。”

    南境的渔民们划着船,往灵渠里撒龙舟花的种子。苏晚的父亲站在船头,手里举着个陶罐,正往水里倒“醒花水”——是用澜沧江的淤泥和融雪水发酵的,能让种子在三天内发芽。

    “阿沐托我带话,”他对着桥上喊,“澜沧江的龙舟花已经开了,他编了个‘藤花结’,系在江里的礁石上,说要让水流带着花影,给跨谷桥的记年藤当路标!”

    孩子们围着记年藤欢呼,手里举着自己做的“藤叶卡”——用彩纸剪成片片新叶,上面写满祝福的话:“藤藤快长,替我去裂谷看看”“要带着我的红绳结哦”“告诉跨谷桥的小朋友,我会编共生结了”……卡片被红绳串起来,系在藤条上,像挂了串彩色的铃铛,风一吹就哗啦作响。

    最让人惊喜的是记年藤的老叶痕。

    那些去年被阿音用蜜水写过字的地方,如今竟长出了凸起的纹路,“藤缠双碑,声随月至”八个字像被刻在了藤骨上,随着藤蔓生长越来越清晰,连笔画间的绒毛都带着浅金色,是当年蜜水留下的印记。

    “这是‘字生藤’啊,”隐山的老族长摸着胡须感叹,他特意从隐山赶来,手里拄着根听声草做的拐杖,“老辈人说,只有被真心惦念的藤蔓,才会长出字来。这藤记着咱们的话呢。

    午后,林辰带着学子们去测量记年藤的生长速度。尺子刚搭上藤条,就见新叶突然往西北方向倾斜,叶片上的紫斑像活了似的,连成一道浅浅的线,直指灵渠下游。“它在指方向!

    ”一个学子惊呼,“裂谷在西北,它知道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