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敬此刻的心中十分尴尬。
实话实说,他接任海陵县令,上任之初心情并不是很好。
尤其是那个叫陈凡的生员,自己的举主胡家跟他不对付,他虽然只想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并不想成为胡家打压对方的工具。
但有一说一,到了海陵,这陈凡给他的观感并不是很好。
县衙查到赠送他学田的王家漏税,秉公办理,就是要将学田收回,可对方竟然纠结乡民阻挠办案。
还有,县中胥吏,如刚刚那李进,都跟这陈凡交好。
在俞敬看来,这陈凡怎么看怎么都是那种串通胥吏,横行县中的恶生。
虽然有了徐述在其中转圜,也通过陈凡解决了账册一事,但他心中还是对陈凡此人不以为然,觉得他不过是个蝇营狗苟、不思进取的读书人罢了。
可眼下,就是这个让自己瞧不上的生员,教出来的学生竟然能作出这般文章来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若这贺邦泰是陈凡为其开蒙的话,那陈凡这个做老师的文章,又该是什么样的气象呢?
“难怪此人能考中府试、院试案首,文章一道,这人不能小觑。”俞敬看着堂下的陈凡,心中暗道。
可他转念一想,一个人的文章代表了这个人的心性,能教出贺邦泰这样的学生,难道陈凡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种生员吗?
第一次,俞敬心中产生了偌大的问号。
难道这陈凡是李林甫、蔡京这样的人?
李林甫精于骈文,《全唐文》存其奏疏12篇,尤擅"露布"文体,开元二十四年《贺幽州擒奚贼露布》被收入《文苑英华》,且其人书法造诣深厚,《述书赋》称其"墨妙如锥画沙"。
而蔡京这人就更不必说了,书法列"宋四家"(原为蔡京后改蔡襄),《宣和书谱》赞其"冠绝一时"。主编《大观茶论》,茶文化理论影响日本抹道至今
诗文结集《保和殿曲宴记》,杨万里评"有魏晋风骨"。
“文章写的好,人品却未必佳!”俞敬叹了口气。
但他刚刚已经说明,这贺邦泰必然是要取录的,不能自己扇自己的脸吧?